又是老梗,不過有人在討論區發問我還是手癢想回
其實還蠻不喜歡自己整天鬼打牆的感覺(意思就是要多看書了)
以下為回文:
首先先反對「不求好處才稱之為善良」這命題
那個叫鄉愿,德之賊也
我認為善良的確會要求回報,也應該要有回報
但不是我撿到錢你他媽就是要給我三成不管這樣
眼光不是當下的回饋而是長遠的理想
我認為「一般善良」的人在不對自身影響太大的情況下會樂意去幫助別人
當下不會去要求好處,而是未來「一個溫暖且熱心助人的社會」
我們希望的是自己能身在一個到處都是善良的人的社會,所以自己先做起
但這有個條件:
我們幫助的人確實也要是善良的人,這樣我們才得的到回饋(善良的人愈來愈多)
(或是有潛力成為善良的人,例如小孩子)
反之,非善良的人(不打算付出只接受他人善良)「必須」讓他們得不到幫助
(不要把珍珠給豬。 馬太福音7:6)
回到題目的成本
我們的確不能確定第一次碰面的人是不是善良的人,所以絕大時候都是先幫助再說
這個先幫助就是善良的成本
而當你發現珍珠給錯了人,就應該馬上停止甚至給與懲罰
講起來好像很多女生碰到爛男人的感覺(其實想說是妳讓他「可以」這麼爛的)
善良的人要夠聰明,如同正義需要武功,清官要更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