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看到一句話
"You are what you wear."
顧名思義就很像賣衣服賣時尚品味的標語,看起來有點道理但泰半是廢話
把wear這詞改成 do/talk/read/think 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原因是本來你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在表達你的價值觀
那些舉動都是由你個性衍生出來,而不是做了什麼才產生你的品味
而人格的塑造是長時間累積,想改變不是單純換件衣服
舉例
我平常穿著是拉塌的,別人衣服是耗材我的是不動產買鞋子都拿戶口名簿
也很符合我本來就是拉塌的人(至少對外貌來說)
但我一樣準備一套西裝隨波逐流省得別人指指點點耳根清靜
反應個性是我喜歡我行我素沒錯只是偶爾要打領帶+後空翻進賭場我也照辦
有些人自主性再高一點就更無視當然個性使然
※
證明
很常聽到有些人 賺了大錢/事業有成/學成歸國/衣錦還鄉 說一句話是:
我 今天/這次 終於向 看不起我的世人/父母/朋友/老師/區公所專員/那個女人
「證明」我 可以/有能力/不是不會只是不想/不是撿角/也辦的到 !
你/妳/你們 當初 不識泰山/以貌取人/嗤之以鼻/狗眼看人低/不借筆記 ,
現在我要讓你們 後悔/刮目相看/自嘆不如/臣服於我/血債血償/靈魂被封印 !
想想這很累(我覺得),難道就不能單純找個有興趣的工作鑽研
一定要把快樂跟成就放在別人的眼光上?
我知道有些人確實需要/想要這種榮耀這是興趣但是我不建議
這種動力薄弱點在於他人,證明意味尋求/追求他人認同
你會因為個性去追求他人認同或自己認同的目標(比例關係)
而我認為追求他人認同的比例不應太高(我認為比例愈高的人會愈去做「證明」這件事)
因為當他人不認同的時候 = 你的人生被否定
你能承受多少否定比例又是另個參數正常而言撐不住是不好的,
反之,當你順利的被他人認同時,你就認為這肯定的人生嗎?
施主們,這個問題
※
廣播聽到某首歌
我聽了聽說:「誒這首歌……」
杰哥馬上接著說:「超難聽。」
其實我是覺得「超好聽」
我只是突然想到似乎有人會因為朋友的喜好而改變自己的說法這件事
但我沒有改變接著說:「超好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