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叉

今天跟大家介紹一下前叉,就是我在搞的東西

這裡指的是有避震功能的前叉
若在要區分的場合,沒有避震的叫硬叉;同理,車架沒有後避震叫硬尾
又稱前避震(Front Suspension),Suspension(懸吊,泛指避震、有阻尼彈簧結構物)
老外習慣前避震叫Shox,後避震叫Shock

前叉主要結構:主體(chassis),彈簧系統(Spring),阻尼系統(Damper)
主體是主要結構,彈簧負責壓縮後回彈(吸震),阻尼控制彈簧壓縮跟回彈速度快慢
主體跟彈簧大家比較熟不提,阻尼簡單講是運動時所受的阻力
(像黏滯力,通常跟速度成正比)
空氣也是阻尼,水也是阻尼,在水中動作會比在空氣中難因為阻尼比較大
懸吊系統絕大多數都使用油當阻尼物,利用油通過閥門的大小控制彈簧作動時所受的阻力
舉例:將針筒裝油後壓縮,針頭愈小你會感覺阻力愈大(愈難壓),反之,若將
針頭堵住你會完全壓不下去,學名叫hydrolock(液體鎖固,鎖水比較好
聽(保濕)),因為液體極難壓縮特性所造成(反之是氣體極易壓縮),
故,所有避震的阻尼系統原理都是一樣,利用機構調整閥門大小控制阻尼
,只是各家設計機構方法不同。

主體:就是看的到的那些,主要考慮強度、重量,
分左右腳(騎在車上時的左右)
單車的不成文規定是左腳一定放彈簧系統,右腳一定放阻尼系統
彈簧跟阻尼做在一起技術上是沒問題(後避震就是),但約定成俗
Cannondale(廠牌)有出一款只有左腳的前叉叫左撇子
為了噱頭當然強度上就犧牲一點(當然我沒測過,只是看比賽沒人在用推論)

彈簧:主要分實體彈簧跟氣體彈簧,實體彈簧就是常見的那種,氣體彈簧是
利用壓縮密閉氣室的氣體造成壓力變化產生彈簧效果,氣體彈簧的彈
力曲線性能不會比實體彈簧穩定的f=kx好,但是輕就是最好的性能,
所以XC等級多數選擇氣體,而不在意重量在意性能的DH就常常使用實
體彈簧。
題外話:市售賣場車、通勤車前叉常用優力膠當彈簧,便宜是最大賣點,
後避震則會使用實體彈簧。

阻尼:前面知道可以控制阻力,我們再分兩類,分成壓縮(Compression)跟回彈(Rebound)
我調整壓縮時的閥門大小稱壓縮阻尼,調整回彈時閥門大小稱回彈阻尼
(這裡也有不成文規定,調整壓縮阻尼的旋鈕一定是藍色,回彈的一定是紅色)
我騎小石路時壓縮阻尼就要硬點(閥門關小)減少體力消耗,
崎嶇路下落差壓縮要軟(閥門大)避免衝擊直接傳到手上,
騎到柏油路就鎖水(關閥門)一樣減少體力消耗,而通常前叉鎖水時會有一個功能
叫Blow off(吹飛),意思是指鎖水時如果遇到太大的衝擊會自動開啟閥門讓油通
過產生避震,例如你鎖水但剛好有落差來不及開時,算是保護機制。
壓縮阻尼會是各廠牌的賣點,簡單一點就開跟關(lockout),複雜就3段,6段……
有些可調Blow off的力量等(多大的力量才Blow off)

回彈同理,如果回彈太快(閥門大)你就感覺沒這麼平順,
後避震比較明顯是回彈快就不夠貼地(輪胎離地)操控性就會差一點,
回彈太慢會有情況是你這個落差吃完全行程100,但只回彈20時又遇到下個落差,
那你第二個落差等於只用20的行程在避震,有其危險性
回彈的設計就沒這麼複雜,通常是無段式(就是一顆螺絲旋進出)跟水龍頭一樣
回彈若閥門全關就是完全不回彈,應該是沒有地形會要完全不回彈但是就是會有
廠牌設計成這樣(囧),一般鎖到底都會留個縫過油。
不過一切調整都是根據路況、技術、經驗做判斷,說的不準
題外話:賣場車的後避震幾乎是沒阻尼系統的,只有一顆彈簧

最後認識型號,讓大家知道這支前叉在搞什麼鬼
通常前叉外包裝一定會寫的幾項資訊如下
xxxx 120 R L C P T 3
xxxx:就是啥系列,要去公司官網看這系列主要是在哪個類型(XC、AM等)或等級(價位)
120:看到80~230這種數字通常是指行程長,看到行程長大概也知道這支叉是什麼類型的了
接下來是功能選項,可以調整的就會寫在型號上
R:Rebound,表示這支前叉的回彈阻尼可調整
L:Lockout,表示這支前叉有鎖水功能
C:Compression,表示這支前叉壓縮阻尼可調整
P/T/3:各廠商代碼不同要查,絕大數會是指壓縮阻尼的其他功能,3通常指3段

那麼大家可以去看阿伯的登山車配備了(阿伯配125RLC的車跟你的125差不多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